嵌入能源,也稱為體現能源,被定義為在製造產品的過程中使用的能源。體現能源試圖衡量整個產品生命週期所需的所有能源的總和該生命週期包括原材料提取、運輸、[1]製造、組裝、安裝、拆卸、解構和/或分解。

不同的方法論對應用的規模和範圍以及所體現的能源類型產生不同的理解。一些方法有興趣考慮以支持經濟進程的石油形式體現的能源。

標準

英國可持續住宅規範和美國 LEED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力標準對產品或材料的具體能源以及其他因素進行評級,以評估建築物的環境影響體現能量是一個新概念,科學家尚未就其絕對普遍價值達成一致,因為有許多變量需要考慮,但大多數人同意可以將產品相互比較,看看哪個具有更多的體現能量,哪個具有更少的體現能量。比較列表(例如,參見下面的巴斯大學具體能源和碳材料清單)包含平均絕對值,並解釋了編制列表時考慮的因素。

使用的典型能源單位是MJ/kg(製造一千克產品所需的兆焦耳能量)、tCO 2 (製造一千克產品所需的能量產生的二氧化碳噸數)。將 MJ 轉換為 tCO 2並不簡單,因為不同類型的能源(石油、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不同,因此製造產品時實際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將取決於製造過程中使用的能源類型。例如,澳大利亞政府[2]給出的全球平均值為0.098 tCO 2 = 1 GJ。這相當於 1 MJ = 0.098 kgCO 2 = 98 gCO 2或 1 kgCO 2 = 10.204 MJ。

相關方法論

2000 年代,澳大利亞的干旱狀況引起了人們對將具體能源分析方法應用於水的興趣。這導致了隱含水概念的使用

術語

David M. Scienceman創造了“emergy”一詞作為“體現能量”的通用同義詞。[3]


例子

每單位質量建築產品的隱含能源:澳大利亞的典型數據
體現能源兆焦/公斤
風乾鋸硬木0.5
穩定土0.7
混凝土砌塊1.5

嵌入式碳與能源

這是迄今為止關於材料中嵌入能源和碳的最完整文件之一的鏈接,《(嵌入)碳與能源清單》(ICE)

也可以看看

參考

  1. ^ 免費地理測繪服務的進步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幫助減少交通的隱含能源第一的。選擇一條使用最少燃料並將車輛速度保持在各自最大燃油效率的路線。其次,疊加可用於確定:(i) 作為位置函數的原材料和產品可用性,以及 (ii) 作為排放函數的運輸方式。這些疊加使製造商能夠採用一種易於導航的方法,通過最大限度地減少運輸所蘊含的能源來優化其產品的生命週期Pearce, JM、Johnson, SJ 和 Grant, GB,2007 年。“運輸能源的 3D 映射優化”,資源、保護和回收,51 頁 435–453。[1]
  2. ^ http://web.archive.org/web/20081018053322/http://www.cmit.csiro.au:80/brochures/tech/embodied/ CSIRO 關於體現能源: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科學研究機構
  3. ^ Odum 1996,環境會計:能源和環境決策,Wiley


參考書目

  • DH Clark、GJ Treloar 和 R. Blair (2003)“估計澳大利亞商業建築因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而增加的成本”,載於 J. Yang、PS Brandon 和 AC Sidwell,CIB 2003 年智能和可持續國際會議論文集建築環境,布里斯班,澳大利亞。
  • R. Costanza (1979)“經濟生態系統的具體能源基礎”。博士論文。佛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大學。佛羅里達州。254 頁(CFW-79-02)
  • RH Crawford (2005)“澳大利亞建築業能源分析中輸入輸出數據的使用驗證”,《建築研究雜誌》,卷。6,第 1 期,第 71-90 頁。
  • B. Hannon (1973)“生態系統的結構”,《理論生物學雜誌》,41,第 535-546 頁。
  • M. Lenzen (2001)“傳統和基於投入產出的生命週期清單中的錯誤”,“工業生態學雜誌”,4(4),第 127-148 頁。
  • M. Lenzen 和 GJTreloar (2002)“建築中的能源體現:木材與混凝土 - 回复 Börjesson 和 Gustavsson,《能源政策》,第 30 卷,第 249-244 頁。
  • W. Leontief (1966) 《投入產出經濟學》,牛津大學出版社,紐約。
  • J. Martinez-Alier (1990)生態經濟學:能源環境與社會,Basil Blackwell Ltd,牛津。
  • P. Mirowski (1999) 《熱多於光:作為社會物理學的經濟學、作為自然經濟學的物理學》、《現代經濟學的歷史視角》,劍橋大學出版社,劍橋。
  • HT Odum (1994)生態與一般系統:系統生態學簡介,科羅拉多大學出版社,科羅拉多州博爾德。
  • DM Scienceman (1987) 能源和能值。參見 G. Pillet 和 T. Murota(編),《環境經濟學:主要界面的分析》。日內瓦:R. Leimgruber。第 257-276 頁。(CFW-86-26)
  • SE Tennenbaum (1988)子系統生產的網絡能源支出,碩士論文。佛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佛羅里達大學,131 頁(CFW-88-08)
  • GJ Treloar (1997) 從投入產出表中提取具體能源路徑:走向基於投入產出的混合能源分析方法,經濟系統研究,卷。9,第 4 期,第 375-391 頁。
  • GJ Treloar (1998)綜合體現能源分析框架,博士。論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
  • GJ Treloar、C. Owen 和 R. Fay (2001)“夯土建築系統的環境評估”,結構調查,卷。19,第 2 期,第 99-105 頁。
  • G.J.Treloar, P.E.D.Love, G.D.Holt (2001) Using national input-output data for embodied energy 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Vol. 19, pp. 49-61.
  • D.R.Weiner (2000) Models of Nature: Ecology, Conservation and Cultural Revolution in Soviet Russia,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G.P.Hammond and C.I.Jones (2006) Inventory of (Embodied) Carbon & Energy (IC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Bath, United Kingdom


External links

Discussion[View | Edit]

Cookies help us deliver our services. By using our services,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